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谐音特点的古诗大全(02/04更新)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04 17:42 2

谐音特点的古诗大全

谐音特点的古诗大全

 最佳答案:

      谐音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特点,创造出双关、幽默或含蓄的效果。

      1. 《竹枝词》: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里的“晴”谐音“情”,巧妙地表达了女子对情郎的复杂情感。

      2. 《杨柳枝》:温庭筠的《杨柳枝》中,“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这里的“深烛”谐音“深嘱”,“围棋”谐音“违期”,表达了女子对情郎的叮嘱和担忧。

      3. 《无题》:李商隐的《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里的“丝”谐音“思”,形象地表达了爱情的执着和牺牲。

      4. 《子夜歌》:南北朝时期的《子夜歌》中,“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这里的“匹”谐音“匹配”,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

      5. 《干思》:明代的民歌《干思》中,“井面开花井底下红,篾丝篮吊水一场空”,这里的“干思”谐音“白相思”,“无丝”谐音“无思”,“相缝”谐音“相逢”,巧妙地表达了爱情的无奈和思念。

      6. 《旧人》:明代的民歌《旧人》中,“将刀劈破陈核桃,霎时间要见旧时仁”,这里的“旧时仁”谐音“旧时人”,生动地表达了旧日情侣重逢的激动心情。

      这些谐音诗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幽默感,也丰富了诗歌的表达手法,使诗歌更具趣味性和艺术性。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