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祟春江晓景古诗
最佳答案:
你想问的应该是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全诗: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惠崇是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 诗歌赏析
- 其一: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显示出竹林的稀疏,也点出了早春季节。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从江岸到江面,化用前人诗句又有所创新,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仍然紧扣“早春”描写,诗人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
- 其二:第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依依不舍,差点掉了队,第二句把这几只雁比作了“北归人”,非常形象。三四句“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进一步给大雁以人的情感,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颇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