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诗句赏析
最佳答案:
# 《静夜思》——李白
u003e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写了诗人在异乡的客栈中,睡眼朦胧之际,看着洒在床前的明月光,恍惚间以为是地上的白霜。“疑”字用得极为巧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刚从睡梦中醒来时的迷迷糊糊的状态,也真切地反映出了他当时的思乡之情。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举头”和“低头”这两个连续的动作,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表明诗人已经清醒过来,他抬头凝望着那一轮明月,不禁想起此刻故乡也正沐浴在这同一轮明月的光辉之下,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思”字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仿佛能看到诗人脑海中浮现出故乡的亲人、山水、草木以及那些曾经的美好回忆。
# 《望天门山》——李白
u003e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前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江水汹涌奔腾浩荡东流的壮观景象。“中断”二字写出了山势的险峻,仿佛是江水以巨大的力量将山脉冲开。“碧”字既写出了江水的清澈,又暗示了江水的深邃。“回”字则生动地表现了江水在这里回旋的态势,展现出了天门山一带独特的地理风貌。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千古名句。“相对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两岸青山以生命和动感,仿佛它们是在迎接从远方驶来的孤帆。而“孤帆一片日边来”则描绘了一幅极为生动的画面,在太阳的余晖中,一片孤帆从水天相接的地方缓缓驶来,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感。
# 《春夜喜雨》——杜甫
u003e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春雨比作一个“知时节”的智者,它仿佛知道人们盼望着春雨的滋润,在春天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里适时地降临了。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进一步刻画了春雨的特点。“潜”字和“细无声”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是在人们不知不觉的夜晚,随着微风悄悄地飘落,滋润着大地万物,却不发出一点声响,表现出了春雨的轻柔、细腻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通过对野外和江面上的景象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在一片漆黑的夜晚,只有江面上的渔船闪烁着一点灯火,与周围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则是诗人对第二天早晨景象的想象。经过一夜春雨的滋润,锦官城的花朵一定是饱含着雨水,显得格外娇艳和沉重。“红湿处”和“花重”形象地描绘出了雨后花朵的美丽姿态,也表达了诗人对春雨滋润万物的赞美之情。
如何鉴赏一首诗词的好
(1)鉴赏口诀: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二诗歌内容、思想情感
一、诗歌内容分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诗歌赏析怎么写
诗歌的赏析主要是三个方面:时间,人物和环境。时间就是要了解这首诗创作于何时,是在什么时代写的,了解时代背景,就可以很好的知道这个时代文人墨客的精神,也就是他们诗歌中蕴含的精神。
人物是要了解这个作者以及诗歌中所提及的人物等,最主要的还是作者,而且很多诗歌中的人物大多是作者假借别人之口表达自己的感情。
环境就是结合诗歌前后上下的文段,了解是在什么特定的环境下让作者有了如此的灵感,同时环境也是作品意境的体现。环境大到时代背景,小到烛火曳曳,这些都是作者寄托感情的地方。
最后就是组织语言,有条理,有文采的将诗歌的赏析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