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古诗宿石邑山中(02/03更新)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03 10:47 2

古诗宿石邑山中

古诗宿石邑山中

 最佳答案:

      《宿石邑山中》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内容为:

      u003e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天上的浮云不能与此山平齐,山峦云雾苍苍远望反更迷离。拂晓弯月暂时飞隐到高树里,秋夜的银河远隔在数峰以西。

      韩翃的生卒年暂无法确考,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也难以考证,大概是他后期在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时期途径太行山夜宿石邑时所作。石邑一带为太行山余脉,山势逶迤,群峰错列,峻峭插天。

      诗的首句“浮云不共此山齐”,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以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无法与山顶端平齐,突出了石邑山直插云天的雄伟气势。第二句“山霭苍苍望转迷”,描绘了远眺时的情景,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望转迷”三字,生动地写出了诗人身临其境时,群山在暮色中幽深神秘、变化莫测的气氛,也巧妙地照应了上句山高云绕,同时暗示夜幕来临,诗人将在山中投宿。

      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全诗的精妙传神之笔。这两句诗由陈子昂“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化出,在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和鲜明的动感。“秋”字点明了投宿山中的节令,“晓”字写出暮宿晓行的时间。诗人踏上旅程,透过参天大树的缝隙窥见朗月高悬天中,随着山径行进和视角变换,明月突然隐藏到浓密的树中;“暂飞高树里”中的“暂”字表现出明月还会随山路曲折回环再次显现在树丛中的景象,“飞”字则写出了拂晓时万籁俱寂,天空仿佛突然增添了动感。最后一句“秋河隔在数峰西”,一笔带过,写由于曙色渐开,银河逐渐西流沉沦,又被群峰遮蔽,所以看不到了。这两句一详一略,一实一虚,把近景远景、明暗层次、时间空间安排得井然有序,将所描绘的景色熔铸在俊美流畅的对句中,给全诗增添了艺术魅力与音乐效果,同时也体现出旅人夜宿晓行、奔波不已的艰辛。

      这首诗采用剪影式的写法,截取暮宿和晓行时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段来表现石邑山中之景,而隐含的“宿”字给互不联系的景物起了纽带作用,使全诗脉断峰连,浑然一体。表面看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展现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式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