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03 10:37 2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

 最佳答案:

      # 唐代

      - 《端午》(文秀):

      - 原文: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解析:诗人对屈原的遭遇深感惋惜,讽刺了楚江的江水无法洗清屈原的冤屈。

      - 《竞渡歌》(张建封):

      - 原文: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 解析: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从赛前准备到比赛过程,展现了竞渡的激烈和壮观。

      - 《端午日赐衣》(杜甫):

      - 原文: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 解析:杜甫在诗中感激皇帝在端午节赐予宫衣,描绘了宫衣的质地轻柔、凉爽舒适,表达了对皇恩的感恩之情。

      # 宋代

      - 《和端午》(张耒):

      - 原文: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 解析:作者通过描写竞渡的场景,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和对其忠魂的敬仰,感慨国亡身殒后,唯有《离骚》流传世间。

      - 《浣溪沙》(苏轼):

      - 原文: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 解析:描绘了端午前夕女子沐浴、佩戴彩线和符篆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最后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渔家傲》(欧阳修):

      - 原文: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 解析:词中描写了端午时节的景色,如艳丽的榴花、垂垂的绿杨,以及人们用五色丝线缠角粽、饮菖蒲酒等习俗,展现了端午节的欢乐氛围。

      # 明代

      - 《已酉端午》(贝琼):

      - 原文: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 解析:在端午节风雨交加的阴沉天气里,诗人无法到汨罗江去凭吊屈原英灵,借海榴花之笑和陶渊明无酒独醒,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无奈。

      - 《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

      - 原文: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解析:诗人独自书写菖蒲竹叶杯,从蓬城芳草处刚回来,知道屈原并非死于瓯江,所以认为龙舟竞渡来吊唁屈原是徒劳的,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独特思考。

      - 《午日观竞渡》(边贡):

      - 原文: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 解析:描写了端午节观看龙舟竞渡的情景,人们惊叹于群龙在水上飞驰,原来是木兰舟在竞渡,旗帜飘扬,鼓声震天。诗人感慨屈原的冤魂千古长存,楚地的遗俗至今保留,在江亭闲暇之日举行盛会,醉酒讽诵《离骚》也无法排解忧愁。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