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水暖鸭先知的古诗(02/02更新)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02 15:23 3

水暖鸭先知的古诗

水暖鸭先知的古诗

 最佳答案:

      “水暖鸭先知”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全诗:

      u003e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题画诗,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它不仅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还表明了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苏轼学古而不泥古,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会,熔炼成这一佳句。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仍然紧扣“早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苏轼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

      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