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头痛吃什么药效果好
最佳答案:
# 非甾体抗炎药
- 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受。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头痛,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一般每次用量为0.3-0.6克,每4-6小时一次。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少数人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者既往曾复发溃疡/出血的患者禁用。
- 阿司匹林:作用机制与布洛芬类似,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也有解热、镇痛作用。对轻、中度的头痛,如感冒引起的头痛有效。一般每次用量0.3-1克,每天3-4次。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出血倾向等,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哮喘等。血友病或其它出血性疾病患者、活动性溃疡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禁用。
- 萘普生:同样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发挥作用。适用于缓解各种轻至中度疼痛,对于头痛伴有炎症反应时效果较好。通常每次用量为0.25-0.5克,每天2-3次。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还可能有头晕、嗜睡等。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
# 对乙酰氨基酚
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其他机制来产生解热、镇痛作用。可有效缓解轻至中度头痛,尤其适用于对非甾体抗炎药胃肠道反应敏感的人群。一般每次用量0.5-1克,每天3-4次。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偶见皮疹、瘙痒、荨麻疹等,长期大量用药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对乙酰氨基酚过敏的患者禁用。
# 麦角胺类
- 麦角胺咖啡因:主要作用于脑血管,通过收缩脑血管,减少脑动脉搏动幅度,从而缓解头痛。适用于偏头痛发作初期。一般每次1-2片,如无效,隔半小时或1小时后再服1-2片,但24小时内不得超过6片。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还可能引起手指、脚趾麻木等。冠心病、严重高血压、肝肾功能损害等患者禁用。
# 曲普坦类
- 舒马曲普坦:是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可选择性地收缩颅内动脉,减少神经肽释放,发挥止痛作用。适用于成人有或无先兆的偏头痛发作。一般单次口服剂量为50-100毫克,若症状复发,可在2小时后再次服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感觉异常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禁用。
- 佐米曲普坦:作用机制与舒马曲普坦类似,能有效缓解偏头痛。口服剂量通常为2.5-5毫克,如头痛复发,可在2小时后再次服用,24小时内最大剂量不超过10毫克。不良反应与舒马曲普坦相似,还可能有口干、无力等症状。对本品过敏者、偏瘫性或基底型偏头痛患者禁用。
以上药物在使用时都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不能自行随意增减剂量。若头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发热、呕吐、意识障碍等,应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头疼吃什么药
保持充足的睡眠是缓解头疼的最好办法。平时少吃药为好。饮食上:均衡营养,不要偏食和挑食。特别是每天的午餐,不要草草对付,应该保证足够的脂肪和蛋白质。 另外,应该经常吃一些松仁、核桃等坚果,可以补脑的。 头痛的时候可以泡一杯 “九味的首安养生嗏” ,不仅头痛症状可以得到快速改善,而且提高身体吸收能力,预防偏头痛症状发生!头痛吃什么药最见效
一、头疼是一种以反复发作为特点的疾病,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约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出现一侧头部一跳一跳的疼痛,并逐渐加剧,直到出现恶心、呕吐后,感觉才会有所好转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疼缓解。二、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大部分病人为两 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因为激动、生气、失眠、日晒或忧郁等因素常使头痛加剧。
三、多伴有头晕、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心慌、气短、恐惧、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背痛、颈部僵硬等症状,部分病人在颈枕两侧或两颞侧有明显的压痛点。
四、口服中药或者中成药治疗 。
1.羊角颗粒,一次1包,日2次,或者正天丸,一次1包,日2次,或者天舒胶囊,一次4片,日3次,配合尼美舒利胶囊,早晚各一片,饭后服。
2.中药:川芎25克,白芷20克,天麻12克,辛夷10克,桔梗10克,土茯苓30克,京子10克,元胡15克,黄芪30克,当归25克,香附20克,郁金20克,全蝎3克(研末服)生白芍25克,炙首乌15克。水煎服。日2次。
同时配合每天按摩双合谷穴,双足三里穴,日3次。
五、头疼的饮食
1.勿食过量咖啡,过凉的冰淇淋,勿饮酒过多。容易诱发头痛的食物排行分别是:巧克力,酒精饮料、生乳制品、柠檬汁、奶酪、红酒、熏鱼、蛋类。饮食要节制,不要饮酒和吸烟。
2.多吃些含镁丰富的蔬菜、水果,增加大脑中的镁含量。包括:豌豆等豆类及豆制品以及雪里红、冬菜、冬菇、紫菜、桃子、桂圆、核桃、花生等。
3.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忧虑、焦虑等情绪,保证良好的睡眠,谨防是由眼、耳、鼻及鼻窦、牙齿、颈部等的病变引起。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如有牙科疾病,应首先治疗牙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