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胶莱河
胶莱河(英语:Jiaolai River)又称胶莱运河,是一条沟通黄海和渤海的人工运河。该河流位于山东省内,南连胶州湾,北接莱州湾。胶莱河干流全长130千米,总流域面积5478.6平方千米,平均径流量2.53亿立方米。胶莱河干流在平度县姚家分水,南流之水经大沽河入胶州湾称南胶莱河;北流之水入莱州湾称北胶莱河。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为了缩短黄海与渤海间的海运距离,开凿胶莱河。胶莱河在元、明两朝两次开通、两次湮废。清代,第三次提出重修胶莱河,但因经费,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未曾施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修通胶莱河,但是由于“大跃进”和“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修整,胶莱河计划没有实施。
胶莱河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平均温度12.9℃,平均降水量542.1毫米。胶莱河流域内以堆积地貌为主,东北西南两面为丘陵地带,当中为广平河谷地带,丘陵地与河谷地之间有准平原地带。现在的胶莱河并未通航,很多地方都已经断流,如今的胶莱河只是一条仅供排洪和灌溉用的普通河流。
胶莱河是由胶州湾和莱州湾的首字组成。在春秋战国时期,“胶”作为地理名词,指的是胶水,胶东即胶水之东之意。据《战国策》记载:“苏代曰以胶东委燕”,《太平寰宇记》:“胶水县,汉胶东国地”。“莱”的称呼更加久远,据《莱州府志》记载:“莱之开辟以来,夷于唐(尧)虞(舜)三代”。禹把天下分为九州,胶东半岛属青州,称东夷或莱夷。现存史料最早记载胶莱河水泛滥给平度造成较大损失的是清咸丰四年(1854年),在此之前未发现胶莱河溃溢的记录。因此谚语称胶莱河是“铜帮铁底老胶河”。